武当武术 武术论坛 武术商城 [ 武功院通知:太极拳养生班开始报名 ]

ENGLISH会员中心在线留言

您现在的位置:武当武术网 > 武当大讲堂 > 武当弟子规 > 拜师论

 

 

拜师论

 [武当纯阳子 著]

一、不可不拜师

  本人以为欲习武当武技,不可不拜师。这是武当武术的传承现状决定的。

  中国传统武技,过去多以小范围传授为主体。要想掌握传统武技精髓,确需拜师学艺。武当武术,自古以来,强调“六耳不传道”,历来在道内单传口授,不拜师难以掌握技能、解除疑惑、明白其中隐含的道理;即便是民间具有精绝武技的武当武术大家,也惜技如宝,非人人都能窥其真面貌。有志于投身武当武术学习、研究的人们,要想掌握真功绝技,按照武当传统的武技传承方法,非拜师难以真正入门。所以,学习武当武技,不可不拜师。

  可是,不少武当武术爱好者反映:为求真功实技,花费了大量的财力、精力,跑了不少大小武术馆校,访问了不少据说有名的武功“大师”,甚至按照他们各地、各自的要求,递了拜师帖、行了拜师礼,大多仍以失望而告终,大有上当受骗的感觉。好心的武功热爱者为什么会落到如此下场?究其原因,那就是他们是拜师的外行,让社会上的钓名沽誉者、走江湖行骗者、滥竽充数的“大师”们的花言巧语或“美丽的外衣”给迷惑了,所以从你投帖拜师之时起,就注定了失望和上当受骗的结果。

  如此看来,拜师无门了?不,拜师学艺不是无规可循的。概而言之,学习武当武技,不可不拜师,但是拜师还是要讲方法。

二、拜师确实要讲方法

  根据实践摸索,总结以下方法,仅供有心者参考。

方法一、要拜师就拜“明”师

  唐朝著名散文大家韩愈在《师说》一文中写道:“师者,传道、授业、解惑也。”就是说老师的职责,就是引导学生明白道理,传授一些知识、技能或谋生本领,帮助学生解除疑问和迷惑,促进学生在多方面健康成长。

“明”师的基本标准,我认为有三条:一是有系统的武功门派传承体系(说得出、说得好);二是有独到的武功技术内容(练得出、练得好);三是有不卑不亢的人格魅力(师德好、素质高)。要说明的是,“明”师可以成为“名”师;但“名”师未必都是某一功门派的“明”师。现实生活中,面对武功,“明”师可以实事求是,“名”师因为名气的影响,就不一定都讲的是实话,或者“名”师不一定都能说出某一武功门派的真实内容。所以,拜师要以“明”师为准。当然,所拜之师,既是“明”师又是“名”师,那是最大的幸运了。

方法二、要拜师先要“考”老师

  “考”老师要分两种考法。一是“考”馆校;二是“考”民间个别收徒的老师。大致方法如下:

(一)“考”馆校。馆校里有真功秘技,自然有实力派的老师;馆校有虚,多半也没有高乘的老师。

  下面出五招,助爱好者试试优劣与真假,仅供参考。

    出招一:比较识真伪。即:从广告中的馆校名称与所列举的教学内容上识辨真伪。

不少武术馆校,为了蒙蔽初学武者,从馆校名称上做文章。有没有武当武功,教不教武当武术,排在其次。名为武当某某院(校),教授的完全是江湖把戏(如:油锅摸钱、腹卧钢叉等);或是长拳类竞技武术。不少武当武术爱好者反映,慕名武当(拳)学武当(拳),学到最后是上当。初学者当带眼认人,不能随意上当。

   出招二:玄乎的武功多数有假。有些馆校利用人们崇尚高乘武功的心理,在广告里大谈“三天发功可隔空断砖、七天发功可震敌丈外……”“5米外击人轻则内伤,重则吐血而亡……”这完全是幻影皂泡,梦想当真,痴人说梦,大言不惭。

   出招三:解不开迷的“玄功”,“试”得出假。如果你有点武功基础,尽可请他离开所在的环境(多数自设机关或自备道具比如:处理过的砖块等),你可大胆地与他试手;如果你是初学者或武功崇拜者,摸不出对方深浅,你可请一位身高力大者,不管会不会武功,大胆提出与他试手。“吹”出来的大师、名师、传人多数不敢应战。他会找许多理由搪塞,诸如:以我的身份,怎能随便与你们无名小辈交手……用类似这样的话,虚张声势,实在不行,他就会找理由溜走。

   出招四:“看”中明事理。如果你到馆校,单看照片、看奖杯实在没有多大的用。现代特技太多,一人从一米高处腾空跳下,摄影者从一米以下的地上向空中拍摄,即可得到一张“腾身丈高,飞身上房”的绝世轻功照片;再者满街都是各式各样的奖杯,随处可买,初学者或外地学员哪能分出真与假?其实武当武功自成一大流派,自有它独具的特色。如何“看”?要看就看教练的方法;看学员的武功程度;看有没有独特的风格。要知道,虚假的东西,多数是经不起“看”的。

   出招五:“听”中辨优劣。初到一处馆校,你会听到许多该馆校的“丰功伟绩”。你要学会避实问虚,比如:问他武当武功的基本拳理、武当武术的常见流派基本知识,该馆校的长项内容属何功、何派、何拳?是否具备广告中的功效等。如果教武当拳的不明武当拳理、不知流派传人、不知祖宗或所传内容,就可初步断定此馆或此人根本没有或根本不懂武当武功,至少也是个糊涂教官。“听”中做个有心人,自然不会轻易上当受骗了。

  百说不如一练。出招再好,不试不知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。爱好武当武功的朋友,愿你在鱼龙混杂的武校中,擦亮自己的眼睛哟

(二)“考”民间个别收徒的老师

  对待民间个别收徒的老师一般可采取听、看、试三种方法。

  听。一般想拜师,总先是听人说或者是报刊杂志、互联网上介绍,某某老师武功如何如何,让你心中产生一种仰慕之感;通通电话或见面聊聊,确实感觉不错,又让你产生拜师之情。如果你真的一点武功都不懂,也可请个内行,一起来“听”。先是听人说;再是亲自听。听得好,就继续接触;听得不如意,干脆就另求高明了。

  看。“看”是建立在“听”的基础上。没有“听”这个前提,就不会产生“看”的必要。除非一个偶尔的机会,让你遇上了,同时让你折服了,方才产生拜师学艺的念头。

  看什么?建议看两样东西。一是看可能成为自己老师的亲自演练或展示。最低的标准是自我感觉不错,或听现场的内行观众称赞。二是看可能成为自己老师的学生做得怎样。因为老师好的演练,只能说明想拜的老师是个出色运动员,但他学生做得好,才能说明想拜的老师是个好教练。值得提醒的是,想拜的老师是个好教练,将在以后的训练生涯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,应该引起高度重视。

  试。“试”是建立在“看”的基础上的。没有“看”这个前提,就不会产生“试”的必要。你不可能随意到一个地方,不管三七二十一,就要求与教练试手。你探老师虚实,老师同样也在考察你了。所以,“试”也要讲策略。一般而言,可借用两种“试”法。一是就武功门派中的单招进行,试探性地搏击一下。武当武功以养生健体为目的,但绝不丢弃武术的本性——防卫技击性。只求养生而不懂应用的武当内家拳师,不能称是完整意义上的武当武术老师。

  如果以上你都还满意的话,就可试图拜师了。至于老师能否收你为徒,恐还要看个人的造化。

   一个时期最好只拜一个门派的老师。拜师不可“滥”拜。尤其在同一时期,不要同时就学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老师。武当武功流传到今天,已是枝叶繁茂,派别众多。不同的流派,在一些具体的行拳走架、呼吸导引等要求上,有较大的差别。相互穿插学习,必将影响自己的运动风格和运动成绩,这是其一。

其二,人的精力有限,同一时期,学得太杂,根本就掌握不好,也会引起老师的反感。其三,“术业有专攻”。就武当武功而言,能真正弄通悟明练好一两门全部的武功,已经是非常可贵了,在“专才”的基础上求“通才”,才是武当武术人才培养的发展捷径。因此,在一个时期只拜一个门派的老师门下,更利于从形似到神似,最终达到真正继承和发扬光大。

   要提醒的是,对想拜的老师的人格素养,要做综合认识。一个无才无德的老师,仅仅是“披着一件老师的外衣”而已,根本不配称其为老师;一个有才无德的老师,又会教出一群社会的“渣滓”;唯有德才兼备的老师,才是真正可拜的老师。